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处方 > 正文

除湿散寒止痛中药处方

接下来为大家讲解除湿散寒止痛中药处方,以及祛湿除寒散中药外敷配方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风湿中药的组成

1、临床中常用的方剂有独活寄生汤、蠲痹汤等等,以独活寄生汤为例,其中常用的中药有独活、桑寄生、牛膝、防风、杜仲、当归、威灵仙、党参、川芎、羌活、苍术、白芍等。因为治疗风湿的中药需要长时间口服,所以在口服中药时应当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以免造成肝、肾功能损伤。

2、具体成分包括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豨签草、鹿衔草、透骨草、云雾草、伸筋草、威灵仙、苡米、羌、独活、桑寄生、川断、熟地、当归、木瓜、砂仁、白豆蔻、仙茅和仙灵脾。这些药材具有不同的功效,共同作用于改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青风藤和海风藤有助于疏通经络,缓解关节疼痛。

除湿散寒止痛中药处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功效:祛风除湿,温通化阳,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寒湿偏重者。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7片,每日4次,儿童酌减。(3)麝香丸 药物组成:川乌3枚,地龙5条,全蝎、黑豆各21个。

4、常用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草药可按其功能分为多个类别:- 疏散风邪类:如独活、羌活、防风、麻黄。- 温经散寒类:如桂枝、川乌、草乌、熟附子、细辛。- 除湿蠲痹类:如木瓜、茯苓、物凯防已、苡仁、萆薢、苍术、蚕砂、猪苓、泽泻、滑石。

5、祛风散寒、通络类:主要包括桂枝、桑枝、路路通、鹿衔草等。清热利湿、通经络类:主要包括穿山龙、青风藤、海风藤及鸡血藤、忍冬藤等。补益肝肾、祛风湿的中药:比如独活、羌活、生地、山萸肉等。活血散瘀、除痹通络为主的中药:比如乌梢蛇、地龙、蜈蚣、蝎子等。

除湿散寒止痛中药处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方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剂如下:桑枝30g,海桐皮12g,防风12g,秦艽12g,苡仁30g,五加皮12g,黄芪20g,羌活12g,独活12g,桂枝9g,苍术12g,当归9g,二乌各9g,姜黄9g,威灵仙15g,乳没各15g。将这些药材加水煎煮,煎两次至400ml,每次服用200ml。

老中医的去湿气的药方

**风灵汤 - 主要成分:海风藤、威灵仙、天仙藤各30克,吊子风20克,羌活、独活、防风、路路通各15克。- 功效:此方剂对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有显著效果,同时具有散寒利湿的作用。- 用法:在需要时,按照配方熬制汤药。

老中医去湿气的药方:薏米和红豆是去除体内湿气的理想食材。这两种食材可以当茶喝,当饭吃,能解决很多健康问题。薏米在中药中称为“薏苡仁”,具有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等功效。红豆在中药中称为“赤小豆”,同样具有利水、消肿、健脾胃的作用,还能补心。

苍术祛湿汤 药物组成:苍术、白术、陈皮、甘草、生姜、黄芩、荆芥、桔梗、大枣。功效:消除体内湿气,活血祛风,止痛解毒。适用症状:四肢湿重,头晕身困,胸闷咳嗽,痰多口干,腹胀便溏,小便不利等湿气症状。 陈李济湿汤 药物组成:陈皮、枸杞、山药、茯苓、泽泻、木通、黄芩、生甘草。

治疗咳嗽妙方:用姜蓉炒鸡蛋,吃了不咳嗽了。切片,姜片走肺经,宣肺祛寒。 姜丝,入心经 。咳黄痰放白糖,咳白痰放红糖。初咳在肺,久咳在脾,喘在肾,对症调理就好了,特别管用。失眠特效秘方:中药配方、栌苑根10克、芙蓉花(合欢花)10克、黄连3克。

老中医去湿气的药方 祛除体内的湿气,方法非常简单,只需两个药。这两个药能当茶喝,能当饭吃,而且能解决大问题的。一是薏米,一是红豆。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去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

老中医说你湿热很重。湿度是关键因素。老中医给我开了一个方子,把薏米炒一下,使表皮略呈褐色。每晚睡前将薏苡仁(15g)放入水中煸炒,量约300ml。白开水也行,纯净水也行。泡一晚上,第二天起床,加点开水,空腹喝。一定很好。我就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开始乖乖的做了。

湿气重中药处方

1、茯苓、白术、黄芪等中药可以搭配使用,有助于去湿气。详细解释 茯苓的功效 茯苓具有利湿、健脾的功效,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改善湿气重引发的多种不适。 白术的作用 白术有利水、固表的作用,可以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湿气的排出,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

2、生阳祛湿汤 这道汤由赤芍、黄芩、防风、电音之王、羌活、升麻、生甘草、茯苓、泽泻、麦蘖面、猪苓等中药材构成,有健脾养胃的作用,针对脾虚湿气重的群体而言是非常好的祛湿药方,可以减轻由于湿气太重而造成的食欲差、大便溏泄等众多病症,若是体寒的人,能够适度添加姜片和红枣一起熬煮。

3、平胃散是一种基础方剂,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适用于平时出现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肢体沉重的症状。参苓白术散也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适用于大便溏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的情况。 当体内寒湿较重,引发***,睡眠不佳时,建议服用参苓白术口服液和藿香正气丸进行治疗。

4、健脾丸:健脾丸主要是由人参、陈皮、白术、山楂等组成。当在出现湿气重时,遵照医嘱服用的医嘱服用可以起到调理作用。参苓白术丸:主要是由山药、甘草、茯苓、白术、莲子、薏苡仁等组成。遵照医嘱服用后,能够有效起到益肺气,补脾胃作用,同时对于去除湿气也具有一定效果。

5、去湿气茶配方 去湿气茶配方, 现代很多人体内湿气很重,这样不利于身体健康,湿气重是中医的一种说法,不把身体内的湿气排出就会让身体出现肥胖,还会伴随着慢***的到来,以下去湿气茶配方。

关节疼痛,舌苔白腻?一道中医名方帮你除湿散寒,对症有奇效

【答案】:C 着痹 证候主症: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代表方:薏苡仁汤加减。

行痹 :以肢体关节痛无定处,走窜为特点。治法: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痛痹 :以痛有定处而剧烈为特点,得热痛减,遇寒加重。治法: 经散寒,祛风除湿。着痹 :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治法: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医圣张仲景给我们留了一个著名的方子,叫做乌头汤,里面包含乌头、芍药、甘草、麻黄、白蜜、黄芪,这几味药,对治疗寒湿型的关节疼痛有很好的疗效。一般来说十副左右疼痛就会明显地缓解,症状也会很快改善。这个方子用法很有讲究,比如乌头是有毒的,要先煎,并且量不能太大。

小活络丸,独活寄生丸: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肢体麻木等症。 风湿热痹 症状: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伴有发热、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临床表现:关节疼痛,肿胀不重,痛有定处,或肌肤麻木。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推荐方药:桂枝乌头汤加减,包括桂枝、白芍、生姜、黄芪、制川乌、麻黄、防己、当归、川芎、羌活、苍术、防风等。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方解】 方用桂枝、附子祛除寒湿,温经通络,且桂枝还能祛在表之风寒;佐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炙甘草温中和药。药简力宏,效果甚佳。【主治】 风寒湿外袭肌表、身体烦疼、不得转侧或自汗出以及虚寒性胸腹痛、喘咳、泄泻、苔薄白、脉虚浮而数。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大全_用什么中草药泡酒可以祛风散寒

1、丁公藤酒祛风除湿:方药组成:丁公藤200克,50度米酒2000毫升。制作方法:将丁公藤出去杂质,捣为细末,放蒸笼上蒸30分钟,再放入干净的酒坛中,倒入米酒,密封浸泡15日,滤取酒液即成。功效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治风湿性腰腿疼。用法用量:每次15-20毫升,每日2次,口服。

2、丁公藤酒:方药组成:丁公藤200克,50度米酒2000毫升。功效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治风湿性腰腿疼。用法用量:每次1520毫升,每日2次,口服。杜仲酒:方药组成:杜仲30克,附子、羌活、石楠藤各10克,白酒750毫升。

3、除湿的有:天麻石斛酒。药材解析:石斛、川芎、当归、丹参:舒筋活血。天麻:息风平肝。仙灵脾、杜仲、狗脊:补肝肾,强饿骨。五加皮、牛膝、草解、牛蒡子、虎胫骨、乌蛇肉、茵芋:祛风湿,坚筋骨,止痛。制附子、川椒:温阳散寒止痛。桂心:通血脉,暖脾肾。

关于除湿散寒止痛中药处方,以及祛湿除寒散中药外敷配方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