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阐述了关于中药第一煎和第二煎,以及中药第一煎和第二煎药效一样吗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1、在煎煮过程中,“一煎”通常是为了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更好地溶解在煎液中,从而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而“二煎”则是在一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使煎液的味道更加浓郁,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2、在煎煮中药材之前,通常需要将植物类药材浸泡15至20分钟,以便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 对于矿石类和贝壳类等成分,由于其有效成分较难溶解,需要先煎20至30分钟,以便充分提取。 将浸泡好的植物药材连同其水一起倒入砂锅中,然后大火煮沸。
3、第二次熬煎时放入的是清水,熬煎时有效成分会进一步进入到汤中,可有效利用。当然,第一次的药汤浓度大,第二次浓度就小多了,因经过高温的煎熬,第三次的有效成分就很小了,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因此中药要分两次熬煎比较好。在服用时,最好将两次的汤药混合后在平分服下,药效较为平稳,利用率也高。
4、中药煎制,是为了获取每服药一同煮沸水煎所能获取的有效成分,常常头煎只能煎出内40%左右,加上二煎,容才有70-80%左右,所以常为二煎,至于三煎,只有在医师建议下,才可以。中药讲究有效成分的配比,如果到三煎,可能有些成分已经煎不出来了,这会影响到药物的成分比例,所以不能以剩余药量来定。
正常情况下中药一般是水烧开后熬10到15分钟就可以。目前一副中药一般熬三次,第一次需要水烧开后熬10到15分钟左右,第二次和第三次,一般水开后熬十分钟就可以。但是临床上像一些有毒的药物,如附子等需要先煎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从而达到去除附子的毒性。
对于常见的中药材熬制来说,一般熬煮时间在半小时左右最为理想。大多数中药在浸泡一段时间后,经过先用大火煮沸,再转为小火慢熬的过程,药效可以得到充分释放。
常规中药:通常煎煮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以将药材成分充分溶解。 难熬的中药:如鹿茸、冬虫夏草等,这些中药需要更长时间煎煮,通常建议煎煮时间为2-3小时,以提取出更多有效成分。 散剂中药:如散剂颗粒或粉末,往往只需要用开水冲服即可,无需煎煮。
对于中药熬制的时间而言,首先是用凉水或者温水泡药15-20分钟,然后第1次煎熬30分钟左右,熬完第1煎以后把熬的药倒出,继续倒进适量的水,再熬第2煎。通常也是熬半个小时左右,可以把两煎的药兑在一起服用。
通常如果是自己熬中药的话,一般的中药熬三十分钟就可以了,但是有部分中药是要煎一小时以上的,如附子需要先煎,有的医生要求煎一个小时以上,有的医生要煎两个小时,还有龙骨,牡蛎,贝壳或矿石类的也要先煎半个小时以上的。
中药熬多久最好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到15分钟左右。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物。
煎煮方法:正确的煎煮方法是先用冷水浸泡药物30~60分钟,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讲,解表药、清热要宜武火急煎,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益药需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1)煎药前清水浸泡在煎药前,要先用清水把药材浸泡20~30分钟。这是因为,中药材大都是晒干了的植物的根茎、果实等,要想把药物的有效成分煎煮出来,首先就要让干巴巴的药材吸足水分,其有效成分才可能通过水这个媒介释出。
第二煎混合,就是整个的煎药。第如果有先煎,要先把药物就是矿物质的东西按照说明先煎,根据药物的不同,煎半个小时左右。水跟泡好的药汁混合,如果有后下,煎完第一煎,煎到快关火之前的3-5分钟,把后下的药放进去,3-5分钟就关火。
先煎某些有毒药物(如附子、乌头等)通过久煎可以起到解毒作用,矿物药(如龙骨)、贝壳类(如牡蛎)及某些根茎类药物通过较长煎煮才能使有效成分溶出,故需要先煎。先煎药物一般要求提前煎煮1-2小时,再放入其他药物共同煎煮,余方法同上。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煎药选砂锅煎药容器以砂锅为好。砂锅主要是不会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受热均匀,有利于药效的充分散发;砂锅还有一定的保温效果。煎药不宜用金属容器。加水适量将药物倒入砂锅内后,加水量,以超过药材的表面3~5cm为宜。
那么,一般煎煮中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样的呢?中药煎煮的方法用具煎煮中药的用具最好是砂锅。砂锅传热性能好,受热均匀,不易爆沸,兼有保温、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砂锅为硅酸盐成分,化学性能稳定。煎煮中药忌用铁、铜、铝等容器。
关于中药第一煎和第二煎和中药第一煎和第二煎药效一样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药第一煎和第二煎药效一样吗、中药第一煎和第二煎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耳鸣吃啥子中药
下一篇
煎过的中药渣是隔夜倒还是当晚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