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为大家讲解中药煎服方法,以及中药煎服方法书写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1、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时间是:先浸泡1小时、掌握好火候,控制好煎煮时间。浸泡 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不要用开水)至高出药面2~3厘米,浸泡1小时左右。如果处方中花、草类质轻松泡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适当再加水。
2、水煎药:将草药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通常为草药的3-10倍),用高火煮沸。煮沸后转为中小火继续煎煮15-30分钟。 去渣:关火后,用滤网或纱布将草药渣滤出。将煎药液收集在容器中。如果是粉剂煎药,可以直接用煎药袋煮。
3、在拿到中药的时候,看看是否有需要先煎或者需要后下的中药,如果没有,可以以7:3的比例也就是7碗水,熬成3碗水这样的比例,这就要看中药的量有多少。如果中药的量适宜,将中药倒在砂锅之中,不要用铁器或者金属的器皿,尽量用砂锅或者搪瓷盆来进行煎煮。
4、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药材准备:选择优质中药材,根据医嘱或药师建议,确认药材种类和剂量。药材浸泡:将药材放入煎药容器,加入适量清水,浸泡20至30分钟,以便药材充分吸水。火候控制:煎煮时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保持微沸,以利于药材有效成分的释放。
5、中药饮片应加水冷浸30分钟左右,一般第一次煎煮加水浸泡后高出要2到3厘米为宜,第二次煮加水量要面即可。
6、煎中药的正确方法(1)煎药前清水浸泡在煎药前,要先用清水把药材浸泡20~30分钟。这是因为,中药材大都是晒干了的植物的根茎、果实等,要想把药物的有效成分煎煮出来,首先就要让干巴巴的药材吸足水分,其有效成分才可能通过水这个媒介释出。
1、浸泡后中药选用武火(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小火)煎服,保持微沸状态并适当搅拌。每剂药需煎煮两次。感冒药头煎沸后文火煎煮20分钟左右,二煎沸后15分钟左右;补益药头煎沸后文火煎煮40分钟左右,二煎沸后30分钟左右;其他药物头煎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左右,二煎沸后20分钟。
2、中药煎服方法 煎药用具: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忌用铁、铝、铜器。 每日一剂,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一般超过药面2-3厘米。(头煎)先用大火(武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一小碗(200-300ml),滗出。
3、另煎:指某些药物不和其他药物一起煎煮,而需要单独煎汤,再将两种煎液混在一起服。一般用于名贵药材。烊化:指使固体药物变为液体的方法,主要用于胶类药物,如阿胶、鹿角胶。
1、一般是煎煮一次服用一次,每次服用150~200毫升左右。最好将药物连煎3次,将3次煎煮药液混匀再煎煮浓缩到450~600毫升左右,分早、中、晚三次温服。服药时机:一般情况下空腹服用,便于吸收药物。若空腹服用后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时,应改为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
2、煎药宜用砂锅、白色搪瓷锅或不锈钢锅;将中药倒入锅内,加水盖过药面即可,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头煎大火煮沸,保持微沸再用小火煎煮20―45分钟(补药煎煮时间较长),倒出药液约150―200ml,二煎加水量为头煎的一半即可,大火煮沸,保持微沸再用小火煎煮30―60分钟,倒出药液约150―200ml。
3、可把两次煎的药混合到一起分2-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如有阿胶、鹿角胶等烊化的药物,用布包好打碎后,再将一天烊化药物的量导入头煎二煎混合液中,加热搅拌化开)。药物较多,可煮3次,第3次的药汁,可作为下一副药物泡药的药水,以不浪费。煎煮药量:儿童每剂100-150毫升。
4、正确选择煎煮容器:首选砂锅,其次为搪瓷和不锈钢器皿。忌用铜、铁、铅、铝等金属容器。药材在煎煮前宜用冷水快速冲洗,去除灰尘杂物等。冷水或温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煮前水量超过药材表面2-3厘米左右为宜。
5、方法一:常规煎服法 第一步:常温自来水或纯净水浸泡30分钟以上。第二步:大火(武火)煮沸后改小火(文火),盖严锅盖煎煮10分钟关火,头煎药完成滤出。第三步:再加水,常温或开水均可,煮沸后盖严锅盖文火再煮20分钟,二煎药完成。
6、先煎药:将该药煎煮10-15分钟后,再加入其它药同煎。后下药:在一般药煎出预定量时,再投入同煎3-5分钟即可。冲服药:将药物加入煎的药汁中不断搅拌溶解即可。另吞药物:用药汁和温开水吞服。烊冲药:将需要烊冲的药物敲碎再与煎好的药汁一起煎煮3-5分钟至溶解即可。
1、先煎: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磁石等,因质地坚硬,难以出味,应打碎先煎,煎煮后20分钟再下其它药物,以使药性充分煎出。除此,泥沙含量大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或质地较轻而体质大的药物如夏枯草、白茅根、竹茹等,应先煎取汁澄清,然后以药汁煎煮其余药物。
2、先煎:指把某些药物先煎30-60分钟,然后再把其他泡好的药物加进去再煎的方法。一般用于一些矿物、贝壳类有效成分溶出困难的药物或者一些有毒的药物,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毒性会降低,如附子、川乌、草乌。后下:指某些药物不适合久煎,需要在药快煎好时再放进去,煎三五分钟就够了。
3、⑤烊化:对注明需要烊化的药物,应单独烊化(将药物放开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融化)兑服。⑥冲服:对注明需要冲服的药物,不宜入煎,应直接用药汁或开水冲服,或放入煎煮好即将服用的汤药中搅匀一并服用。服用方法:一般是煎煮一次服用一次,每次服用150~200毫升左右。
4、中药煎服法:取一付药先泡30分钟到1小时,如果有先煎的药物都可以,大火烧开后小火熬15-20分钟,每付药连续熬两次,每次熬出一小碗,两次过滤的药汁混合后再分成两碗,今晚饭后半小时一碗、次日早饭后半小时一碗。
5、一剂药应在24小时内服完,秋冬季节,气温较低,剩余的药液在常温下储存,下次服用时用热水隔着杯子烫热即可,但是在夏季,气温较高,下次的药液特别是隔夜的药应在冰箱储存,下次服用时应再次煮沸,放温后再服用。所有的药物应该温服,一定不要服凉药。
1、水煎药:将草药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通常为草药的3-10倍),用高火煮沸。煮沸后转为中小火继续煎煮15-30分钟。 去渣:关火后,用滤网或纱布将草药渣滤出。将煎药液收集在容器中。如果是粉剂煎药,可以直接用煎药袋煮。
2、用水: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火候: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锅盖: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
3、煎药用具: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忌用铁、铝、铜器。 每日一剂,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一般超过药面2-3厘米。(头煎)先用大火(武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一小碗(200-300ml),滗出。
4、第二煎混合,就是整个的煎药。第如果有先煎,要先把药物就是矿物质的东西按照说明先煎,根据药物的不同,煎半个小时左右。水跟泡好的药汁混合,如果有后下,煎完第一煎,煎到快关火之前的3-5分钟,把后下的药放进去,3-5分钟就关火。
5、步骤及方法 浸泡 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浸满药物,浸泡半小时或一个小时。冬天用二十至三十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熬药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洗药 有些人买回中药有洗的习惯。
关于中药煎服方法和中药煎服方法书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药煎服方法书写、中药煎服方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下一篇
严重便秘中药怎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