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为大家讲解治疗口渴的中药处方大全,以及治疗口渴的中药处方大全图片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合二冬汤加减:此方以生津清热为主,选用天冬、麦冬养阴生津,黄芩、知母清肺热,生地、沙参滋肾阴,配合天花粉、黄连等药物,具有清肺润燥、生津止渴、兼顾胃肾之功效。(2)白虎人参汤:适用于肺胃热盛、耗伤气阴所致的消渴病。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用药]选用具有清热润肺生津作用的药物,如天花粉、芦根、瓜蒌、玄参、沙参、麦冬、黄芩等。[主方]消渴方:生地,天花粉,玄参,知母,葛根,黄连,麦冬,乌梅,五味子。
方药治疗 上消·肺热津伤证可用消渴方[备注]消渴方(《丹溪心法》):黄连末、天花粉末、生地汁、藕汁、人乳汁、姜汁、蜂蜜加味治疗。方中重用花粉以生津清热;佐黄连清热降火;生地黄、藕汁等养阴增液,尚可酌加葛根、麦冬,以加强生津止渴。
消渴症上消,亦称肺热津伤,主要症状表现为持续的烦渴,频饮大量水,口干舌燥,尿频且尿量增多。观察其舌象,可见舌质红而少津,舌苔薄黄,脉象则显示为洪数。针对此症,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清热润肺,以生津止渴。
消渴病肺热津伤属上消,其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其治法为: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病肺热津伤证最突出的症状是:烦渴引饮。
[主治]清润肺胃,生津止渴。[常方]消渴方合增液汤加味。[处方]黄连5克,天花粉12克,生地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知母9克,芦根12克。[方义]方中重用花粉生津清热,佐黄连清热降火;生地养阴增液;玄参,苦咸而凉,滋阴润燥,壮水制火,启肾水以滋肠燥,为君药。
1、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麦冬的作用: 治疗暑天汗出虚脱用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
2、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或沿阶草的块根,又名麦门冬。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麦门冬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主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麦冬泡茶味微微甘甜,滋味较好,适合小孩子、老人等脾胃较弱的人群常食用。
3、用治久咳虚喘。五味了有滋肾补肺作用,可用于肺肾两虚,久咳虚喘的治疗。用治遗精滑精。五味子既补肾阴,又有收敛固涩,涩精止遗的功效,可用于肾气不足,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遗尿尿频的治疗。用治自汗,盗汗。五味子味酸收敛,有敛汗的作用,又能滋肾阴之水,可用于自汗以及阴虚盗汗的治疗。
4、玉竹补而不腻,不寒不燥,故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之功,有滋养镇静神经和强心的作用。玉竹味甘,多脂,柔润可食,长于养阴,主要作用于脾胃,故久服不伤脾胃,主治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舌燥和温热病后期,或因高烧耗伤津液而出现的津少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
土人参金樱子根汤治糖尿病 【配方】土人参、金樱子根各60克。【制用法】水煎服。【功效】用治多饮多尿之糖尿病患者。番薯叶冬瓜汤治疗糖尿病 【配方】番薯叶150克,冬瓜(连皮)200克。【制用法】将番薯和冬瓜加水500毫升,煮至冬瓜酥烂。分1--2次服。【功效】适用于糖尿病。
玉泉散 [主治]适用于糖尿病烦渴多饮者。[处方]葛根、天花粉各10克,五味子9克,生地、麦冬各15克,甘草6克,糯米5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或炼水丸,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每日3次。(9)沙参麦冬汤 [主治]适用于糖尿病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咽干口渴等症者。
丹参:丹参煎剂能显著降低实验动物的血糖水平,其作用可维持约5小时,同时还能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临床应用方面,将丹参、花粉、葛根各15克,黄芪20克,五味子7克,忍冬藤、玄参各10克组合使用,对于治疗糖尿病伴随的高凝血和高血脂症状效果显著。
花粉葛根散:葛根与天花粉等份混合,制成粉末,每次服用20克,最好用猪胰腺煎汤送服,效果更佳。 三消黄芪甘草汤:适用于以气虚为主的糖尿病患者。黄芪180克、炙甘草30克水煎,作茶饮用。 消渴秘方:黄连、花粉、藕汁、人乳汁各适量,用姜汁、蜜汁调和成膏状,每次服用1汤匙,每日两次。
1、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知母、黄柏两味药,增强了其滋阴降火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潮热盗汗、口干咽痛等症状。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经典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其通过滋养肝肾,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经典药物。它主要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等药材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对于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口燥咽干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知母和黄柏两味药材,增强了滋阴降火的作用。
3、知柏地黄丸:这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症状。知柏地黄丸能够养阴清热,对于体内虚火旺盛导致的口渴咽干、头晕目眩等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补中益气丸:这种药物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适用于气虚引起的虚火上升。
4、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对于阴虚火旺的症状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特别对于潮热盗汗、口干咽痛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用于肝肾阴虚的调理。
5、阴虚火旺是指阴液亏虚,虚火亢旺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面红目赤、口渴咽干、心烦失眠等。治疗阴虚火旺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知柏地黄丸和六味地黄丸是比较常见的选择。
6、咽喉干燥通常是由于阴虚火旺,上蒸咽喉黏膜,导致津液不能濡润而产生,多见于慢性咽喉炎患者。一般可以由过度熬夜、劳累,耗伤阴津而导致,也可以由讲话过多、声带以及喉部关节运动过度而导致。这种情况应该首选中药以及中成药对证论治,通常选用滋阴润喉、养阴生津类的中药或者中成药。
1、口渴脾胃气虚证症见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而干,脉细弱无力。治疗可选用的中成药是参苓白术散。
2、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八珍汤主治气血两虚证。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3、【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血虚头痛的辨证论治。血虚头痛症见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养血滋阴,和络止痛。方剂宜选加味四物汤。
4、用于治疗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可以气血双补,现代社会很多女孩子因为气血不足而导致胸部偏小,对于这个原因很适宜用八珍汤来调理的。
5、【答案】:B 由题干可知本证属血虚此致的头痛。选项A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治疗脾虚生痰,风痰上扰清空所导致的头痛;选项D治疗头痛且空的肾精亏虚头痛;选项C、E不适宜治疗头痛,是迷惑项,可排除;选项B,养血滋阴,和络止痛,治疗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的血虚头痛,故选择B。
6、脾不统血:***溢血颜色淡红或黄,量多,乳晕部有小结块。症状可见面色苍白、四肢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源于思虑过度损伤脾脏,统血功能下降。治疗方法是健脾养血,选择归脾汤加减来调养。对于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或疑有恶性变化的病例,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以确保健康安全。
1、中成药的选择与使用。对于上火引起的口干舌燥,可以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如板蓝根颗粒、金银花颗粒等。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口干舌燥,可以选择知柏地黄丸等药物进行调理。这类药物能够养阴润燥,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2、口干舌燥可服用的中成药有:黄连上清片、麦味地黄口服液和知柏地黄丸等。以下是针对口干舌燥吃什么中成药的详细解释: 黄连上清片:这种中成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尤其适用于因上火引起的口干舌燥。黄连上清片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脾胃虚寒的人应慎用。
3、如果耳鼻喉科医生通过电子喉镜确诊为慢性咽炎,可以应用治疗咽炎的中成药物对症治疗,常见的有蓝芩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金嗓利咽丸等治疗,同时辅以雾化治疗。另外,建议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补充维生素,促进咽喉部黏膜上皮及腺体的生长与恢复。
4、上火可以吃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龙胆泻肝丸等中药。上火是一个常见的中医概念,指的是身体内的热气过多,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口腔溃疡、便秘等症状。针对这些症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降火功效的中药来治疗。
5、大柴胡颗粒的功效与作用是和解少阳,同时也具有内泻热结的疗效,能够治疗肝胆湿热患者所出现的上腹部隐隐作痛或者是口干舌燥等症状。大柴胡颗粒是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成药,这种药物是棕***颗粒剂,气味儿芳香,味道微甜,里边还有很多中药材成分,比如柴胡、大黄、黄芪、半夏、芍药以及生姜等。
6、口干舌燥可以吃一些中成药,如黄连上清片、牛黄清胃丸等,也可以服用中药如石斛、麦冬等。口干舌燥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环境干燥、缺水等生理性原因,也可能是疾病导致的。对于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原因来做出判断。
关于治疗口渴的中药处方大全和治疗口渴的中药处方大全图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治疗口渴的中药处方大全图片、治疗口渴的中药处方大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说话声音嘶哑中药处方配方
下一篇
下巴长粉刺中医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