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处方 > 正文

糖尿病下消的中药处方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糖尿病下消的中药处方,以及糖尿病下消的中医治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中医眼中的糖尿病:口渴肺虚,多食脾虚,多尿肾虚,分上中下调治

1、中医防治糖尿病重视综合调治,除了饮食、运动、药物以外,还常用***、艾灸、***、足浴等多种特色疗法。

2、中医认为,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属肺,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中消属胃,表现为多食善饥;下消属肾,以多尿为主。因此,糖尿病便具有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多饮 早期的上消,主要表现为口渴,平时多喝水才会感觉舒服一点,这是肺热津伤所致。

糖尿病下消的中药处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将病症分为风、寒、暑、湿、燥、火、阳虚、阴虚、表虚、里虚、阳实、阴实、阳厥、阴厥、上盛下虚、心虚、肝虚、脾虚、肺虚、肾虚等多种病证。

4、消渴丸。主要成分:北芪、生地、花粉、格列本脲(每丸含0.25mg,即10丸消渴丸含一片格列本脲)。功用及主治:滋肾养阴、益气生津。具有改善多饮、多尿、多食等临床症状及较好的降血糖作用。主治2型糖尿病。服用注意事项:饭前30分钟服用。

中医里的糖尿病是怎么治疗的?

几千年来,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消渴丸”、“玉泉丸”,“六味地黄丸”等都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药。[饮食原则]对轻病员,除碳水化合物量减少外,蛋白质和脂肪量可同平时一样。

糖尿病下消的中药处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学积累了防治糖尿病的宝贵经验,总结出了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如中草药治疗(辨证选药、单方验方)、针灸治疗(***、灸法、耳针等)、饮食治疗、体育疗法、气功、推拿等等。这些方法对改善糖尿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环及糖尿病慢***变的防治均有一定作用。

活血化瘀法 血行不畅,血瘀是消渴病中的一个病理机制,因此立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一般在其他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如益气养阴、解毒加活血祛瘀,既可控制原发病,又可制约病变的进一步发展。阴阳双补法 消渴病中期,阴虚愈重,阴损及阳,则阴阳俱虚,故在治疗时立阴阳双补之法。

针灸治疗主要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 。《千金要方》将 《甲乙经》中的循 5 经取穴扩大到循 8 经取穴,并对奇穴作了补充 。宋代《针灸资生经》又添列 8 个治疗糖尿病的新穴位;明《普济方》搜集了明以前治消渴的绝大部分针灸处方,辨证取穴18种,总穴44个。

中医药治疗,一般可将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等。方法/步骤 阴虚热盛: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用养阴清热治疗。选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原麦冬、生地黄。

中医如医治消渴症

生黄芪30克 仙灵脾15克 杭白芍30克 生甘草10克 乌梅l0克 葛根10克 肺热甚阴伤重者,可选加生石膏、川连、石斜、花粉、玉竹、麦冬、沙参;夜尿频数者,选加川断、破故纸、五味子、菟丝子、芡实、鹿角霜。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二) 赵学敏:治消渴饮水。

消渴症是可以治疗好的,消渴症可以用中医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果辨证为肺热津伤,可以考虑用消渴方加减来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生津清热、养阴增液,黄连,黄芩,知母清热降火。

糖尿病一般中医称作消渴症。单方验方 (1)降酮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处方:黄芪40克,生地黄30克,山药30克,玄参35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川芎15克,黄柏15克,赤芍15克,苍术15克,栀子20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生牡蛎5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白萝卜汁(《食医心镜》):白萝卜1000g,洗净捣烂,纱布包绞汁,每次50mL,每日3次。 鲜李汁(《泉州本草》):鲜熟李子适量,切碎绞汁,每次1汤匙,一日3次。 乌梅茶:乌梅15g,沸水冲泡代茶饮。 黄精枸杞茶:黄精15g,枸杞10g,绿茶3g,温开水冲泡代茶饮。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内经》中早就指出此病与过食肥甘、发怒、五脏柔弱有关,表现多饮、多尿、善食而瘦。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也归属消渴范畴。治则当以清热泻火、养阴生津为主。《本革通玄》认为: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原则一:中药消热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进行重要搭配。中医强调辨证论治,热伤气阴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所以中医讲究3点: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讲究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药物进行治疗。中消就是用淸泻胃火的药物进行治疗,下消就是用六味地黄丸等滋阴补肾的药物治疗。

关于糖尿病下消的中药处方,以及糖尿病下消的中医治疗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