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 > 正文

健脾胃的中药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健脾胃的中药,以及健脾胃的中药有哪些药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小儿消食颗粒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1、小儿消食颗粒的的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岁至三岁一次0.5-O克。三岁至七岁一次0-5克,一日3次;成人一次5-0克,一日3次。宝宝服用小儿消食颗粒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脾虚泄泻,大便溏薄,次数多者应慎用或不用。

2、宝宝平时容易积食可以口服小儿消食颗粒小儿消食颗粒的[功能主治]:?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食滞,疳积。[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3岁一次1—2袋,3—7岁一次2—3袋,一日3次;成年人一次3—4袋,一日3次。

健脾胃的中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0克,一日2次。【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 忌】糖尿病患者禁服。【注意事项】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帮忙认一下中药方子(健脾胃为主)

小建中汤以温中补虚缓急为主,并可调和阴阳,柔肝理脾。阴虚火旺者忌用;呕吐者不宜用;吐蛔者、中满者不可用。 组成:白术 炒 木香 黄连 甘草 茯苓 人参 神曲 炒 陈皮 砂仁 麦芽 炒 山楂 山药 肉豆蔻 去油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停食证。食少难消,腕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象虚弱。

理气和中之功,为治湿痰证之主方。四君子丸 功能主治: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健脾胃的中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理中汤:人参10g 炙甘草10g 白术10g 干姜。补益宗气最好的方子没有之一!后世有 四君子汤:党参10茯苓10白术10甘草9 ,这个就比较平和,可以煲鸡汤或者直接煮水当茶喝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5:1,这条方从金匮要略来,被后人发扬光大。记住这个比例很重要,比例对,煮水、煲汤都行。

气血是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 中医 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 营养 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 补气血 健脾胃的 中药 方吧,仅供大家参考。补气血健脾胃的中药方 健胃荞麦茶 做法:荞麦1钱,黄芪5钱。

开胃健脾的中药材有哪些,又有哪些可以入味

1、健脾药有人参、党参、白术、甘草、使君子、木香、荷叶、茯苓、苍术等。养胃药沙参、麦冬、大枣、鸡内金等。建议:这些中药必须在中医师开出的处方中服用,一定对症下药,才有效果。

2、黄芪补气健脾 黄芪又名箭芪,绵芪,棉黄芪,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是补中益气的要药,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常用于食少便溏,久泻,内脏下垂,气虚水肿,气血亏虚等脾气虚证;更宜于脾虚气陷,表虚自汗等证。

3、砂仁:砂仁可起到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的作用,对脾胃虚寒腹胀造成的脾胃虚寒腹胀有调节胃肠道运化的作用。白术:白术是性温热的一种药材,具有燥湿健脾、补气健脾的功效。对饮食没有胃口、长期腹胀不消化的病人,可以适当调理脾胃。

4、补脾胃的中药材:逍遥丸:【成 份】柴胡、当归、白术(炒)、白芍、茯苓、甘草(蜜制)、薄荷,其功效为疏肝健脾,渗水除湿。人参健脾丸: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炙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炙)、木香、炙甘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健脾胃的中药有哪些?

1、首先陈皮是味辛苦、性温的中药材,同时服用陈皮还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等多种的功效,同时陈皮还很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群服用,对我们缓解肠胃以及肺部不适有帮助。 大家坚持服用陈皮,还能够有消除肠道积气的功效,对我们解决肠胃不适有意义。

2、宜吃具有补脾作用的中草药如粳米、籼米、玉米、薏米、莲子,山药是健脾补脾的最佳选择。

3、第人参健脾丸,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作用,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的患儿。第参苓白术丸,有健脾胃益气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的患儿。第小儿健脾丸,常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等。

4、中成药 有 山楂丸、疏肝健脾丸、人参健脾丸、四磨汤、香砂六君子丸、中药有大茴香=八角=大料:木兰科常绿小乔木八角茴香的成熟果实。味辛、甘,性温。可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刀豆:豆科藤本植物刀豆的成熟***。味甘,性温。可温中下气,益肾补元。姜:姜科草本植物姜的块茎。味辛,性温。

5、黄芪、党参益气健脾,徐长卿理气消胀,莪术、刺猬皮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白术、枳壳益气消胀散瘀,蒲公英清热解毒、疏肝和胃。

治胃病有什么好的中药?

你好。治疗胃病的中药有许多种,最好请医生根据症状辨证治疗,患者可对症选用:胃苏颗粒:功效是理气消胀,和胃止痛。适用于胃脘胀痛,窜及两肋,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及慢性胃炎见上述症候者.。香砂养胃丸功效是和胃止呕、舒气宽胸。

胃炎灵 [处方]潞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炒白芍15克,炒白术10克,炙桂枝5克,广木香5克,广陈皮5克,佛手片5克,炙甘草5克,生姜5克,大枣4枚。

黄芪建中汤 [主治]胃脘冷痛,遇寒痛甚,喜得温按,胃纳差,口淡无味;或吐痰涎,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紧。[处方]白芍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黄芪各10克,大枣4枚,饴糖30克。[用法]诸药水煎取汁,加饴糖,分2次温服,每日1剂。

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较好的中药有半夏、土木香、陈皮、紫苏。半夏具有燥湿化痰、和胃安神、降逆止呕的功效,是脾胃两经的要药。慢性胃炎患者多有痰浊阻滞,胃部痞塞不适,纳呆恶心等症状,半夏在现代药理学中广泛被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急慢性胃炎,所以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首选中草药之一。

治胃病的中草药通常会包括木香、山楂、神曲等,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木香:木香归脾胃经,能够起到健脾消食行气止痛的作用,胃部病变引起的食欲下降、胃部胀痛等症状,能够达到调理的作用。

胃阳虚证有哪些中药处方?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养胃的话,先得区分是胃阳虚、胃阴虚,还是胃气虚,给你你一个胃阳虚的方子:太子参15g,炒白术12g,茯苓15g,柴胡10g,炒白芍12g,枳实15g,陈皮10g,姜半夏9g,五灵脂15g,黄连6g,吴茱萸3g,浙贝母9g,乌贼骨30g,白及20g,蒲公英30g,甘草6g。

[方剂]吴茱萸汤: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用法]上4味,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每日早、中、晚各1剂。【中药处方】(1)归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减 [主治]脉虚弱。[处方]炙黄芪20克,炒白芍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高良姜10克,香附10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细辛5克,炙甘草5克。

山药薏苡仁粥: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山楂麦芽粥: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饮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二麻炖猪肠 [原料]猪大肠250克,黑芝麻60克,升麻15克。[做法]将猪大肠洗净;升麻用布包好,与芝麻一起纳入大肠内,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煨炖至大肠熟烂,拣去升麻调味即可。[功效]健脾补中,升阳益气。适宜于脾胃虚寒者食用。

关于健脾胃的中药,以及健脾胃的中药有哪些药材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