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为大家讲解疏肝健脾祛湿热的中药处方,以及疏肝健脾清热祛湿的中成药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1、白头翁秦皮汤 [主治]热郁湿蒸,滞留不去而成肠澼。清热利湿,调气理血。[处方]白头翁15克,秦皮10克,黄连8克,碧玉散15克,广木香9克,槟榔9克,海螵蛸30克,马齿苋30克,椿根皮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400毫升,分2次口服。(2)白头翁汤 [主治]热郁湿搏,蕴滞阳明。
2、大黄枳实汤 [主治]泻热通腑,行气止痛。[处方]大黄、枳实各12克,厚朴15克,芒硝9克。[用法]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溶服,1剂/日,病重者2剂/日。(3)马齿苋合剂 [主治]清热解毒,通腑忌滞。
3、[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决明子、黄芩、菊花、柴胡、泽泻、白芥子、车前子。[用法]口苦胁痛甚者,可加茵陈、虎杖;纳呆腹胀者加生山楂、莱菔子;胸胁刺痛者加丹参、赤芍。(1)清脂汤 [主治]湿热郁结型高脂血。
1、大黄枳实汤 [主治]泻热通腑,行气止痛。[处方]大黄、枳实各12克,厚朴15克,芒硝9克。[用法]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溶服,1剂/日,病重者2剂/日。(3)马齿苋合剂 [主治]清热解毒,通腑忌滞。
2、白头翁汤 [主治]热郁湿搏,蕴滞阳明。清热利湿,理气荡滞。[处方]白头翁15克,黄连8克,生白芍12克,茯苓15克,马齿苋30克,木香9克,碧玉散15克,薏苡仁15克,海螵蛸30克,蒲公英30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400毫升,分2次服。(3)黄连红曲汤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痢。
3、[处方]白蔻9克,藿香、佩兰、知母、滑石、薏仁各10克,生石膏15克,法半夏、苍术各6克,通草3克。[用法]水煎服。(3)薏仁藿香汤 [主治]用于消渴(糖尿病)、脾虚湿热困阻、气不化津者。
4、【中药处方】(1)白头翁秦皮汤 [主治]热郁湿蒸,滞留不去而成肠澼。清热利湿,调气理血。[处方]白头翁15克,秦皮10克,黄连8克,碧玉散15克,广木香9克,槟榔9克,海螵蛸30克,马齿苋30克,椿根皮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400毫升,分2次口服。
1、你好,您的这个药方是,丹栀逍遥散加减用于治疗肝郁血虚,湿热证,您的这个药方里面没有妊娠禁用药,一般是没有风险的,对胎儿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建议多喝水,促进代谢,定时的孕期检查,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劳累,均衡饮食。
2、[处方]白蔻9克,藿香、佩兰、知母、滑石、薏仁各10克,生石膏15克,法半夏、苍术各6克,通草3克。[用法]水煎服。(3)薏仁藿香汤 [主治]用于消渴(糖尿病)、脾虚湿热困阻、气不化津者。
3、【组方】煅牡蛎,制香附,柴胡,夏枯草,枳实,莪术,三棱,川芎,白芍,陈皮,青皮,浙贝母,炙甘草。【用法】以水煎服。【功效】疏肝理气、祛湿化痰活血、软坚散结。
[治法]清热利湿,运脾和胃。清热利湿选用苦寒清热药与清利小便等药配伍,达到湿去热清的目的,常用于湿热病邪引起的脾胃、肝胆、肠道、膀胱等处的外感发热病。[常方]王氏连朴饮。[方义]本方以黄连、山栀苦寒清化湿热;半夏、厚朴燥湿除满;石菖蒲、芦根、淡豆豉和中清热除湿。
利湿清热,清肝利胆.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大田螺10~20个养于清水中漂去泥,取出螺肉,加入少许黄酒拌和,再放入清水中炖熟饮汤,每日1次,能清利湿热,通小便。冬瓜汤:冬瓜500克煮汤三大碗,分服,能清热利湿。西瓜绞汁频饮,能清暑利尿。
肝胆脾胃湿热药方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又治惊悸。其药性的温凉全在组成药味量的大小。
肝胆湿热,龙胆草、虎杖、黄柏、大黄、薏仁。胃肠湿热,苍术、黄连、秦皮、白头翁。
白蔻藿香汤 [主治]用于湿热交结、湿从燥化者。[处方]白蔻9克,藿香、佩兰、知母、滑石、薏仁各10克,生石膏15克,法半夏、苍术各6克,通草3克。[用法]水煎服。(3)薏仁藿香汤 [主治]用于消渴(糖尿病)、脾虚湿热困阻、气不化津者。
茵陈茶 功效:解毒清热,湿热,湿毒。对热毒性毒疮,皮肤红斑 热毒,湿重之肠胃热毒,***热毒等,均有功效。材料:菌陈(一两),土银花(一两),夏枯草(一两),大生地(一两),土茯苓(一两), 绿豆(二两), 水(12碗)。做法:将所有材料加水一起煎至4碗。去湿汤 功效:湿毒。
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各半汤。柴胡、黄芩、党参、炙甘草、生姜、大枣。柴胡、桂枝、党参、黄芩、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大黄枳实汤 [主治]泻热通腑,行气止痛。[处方]大黄、枳实各12克,厚朴15克,芒硝9克。[用法]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溶服,1剂/日,病重者2剂/日。(3)马齿苋合剂 [主治]清热解毒,通腑忌滞。
白蔻藿香汤 [主治]用于湿热交结、湿从燥化者。[处方]白蔻9克,藿香、佩兰、知母、滑石、薏仁各10克,生石膏15克,法半夏、苍术各6克,通草3克。[用法]水煎服。(3)薏仁藿香汤 [主治]用于消渴(糖尿病)、脾虚湿热困阻、气不化津者。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和胃。[用药]方中以黄芩、滑石清利湿中之热,以茯苓、大腹皮、泽泻利湿,使湿从下行。以苍术、白蔻仁芳香燥湿,清热燥湿通利合用,使湿有去路,热随湿去,共奏清热利湿之功。[主方]黄芩滑石汤加减:黄芩,滑石,茯苓,大腹皮,白蔻仁,泽泻,苍术。水煎服。
意见建议: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
清胰1号 [主治]清热泻火,行气止痛。[处方]生胆草、生大黄、木香、延胡索、白芍各适量。[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2)大黄枳实汤 [主治]泻热通腑,行气止痛。[处方]大黄、枳实各12克,厚朴15克,芒硝9克。[用法]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溶服,1剂/日,病重者2剂/日。
关于疏肝健脾祛湿热的中药处方,以及疏肝健脾清热祛湿的中成药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痛经喝什么中药有效果
下一篇
颗粒中药是怎么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