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 > 正文

脾虚中药

简述信息一览:

一位中药师的课堂笔记:调理脾胃很简单,健脾方子大全|补充篇

1、附子理中丸比理中丸多了一味大辛大热的附子,其温中散寒之力更强,且能温肾,故用于脾胃阳虚之重证,或脾肾虚寒者。 组成:桂枝 炙甘草 白术 人参 干姜 功用:温里解表,益气健脾。 主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

2、如果按照一般的时方思维,遇到胃胀一症,多考虑胃气不能正常和降,气机停滞,通常以调理气机、健脾和胃为主要治则,多用理气消积和胃的药,如莱 菔子 、厚朴、陈皮、山楂、佛手、香橼等药。但如果不去综合分析这个人的四诊资料,抓住寒热表里虚实,就 很容易方向走偏甚至走错,往往只能图一时之效,甚至完全无效 。

脾虚中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如果发现自己脾胃虚弱,我们还可以通过张仲景的一个著名方子来调理。张仲景名方—— 小建中汤 。在东汉末年***的时代,人们饥不饱食,很多人都存在脾胃虚弱的问题。张仲景看到苍生疾苦,于是写下一个方子,那就是由六味药组成的小建中汤。

治疗脾胃虚弱泄泻有哪些中药处方?

1、【中医治法】[主治]健脾益胃,助运止泻。[常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党参12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淮山药15克扁豆12克莲子肉12克生薏苡仁15克砂仁3克桔梗3克甘草6克。[方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理气健脾化湿。

2、【中药处方】(1)建食和中汤 [主治]消食和中,燥湿健脾。[处方]建曲6克,山楂6克,苍术6克,麦芽9克,茯苓9克,陈皮5克,法夏5克,厚朴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2)消食止泻方 [主治]健胃消食,止泻。

脾虚中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脾胃虚弱证之泄泻为脾虚失运,清浊不分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B对)。葛根芩连汤为湿热伤中证之暴泻的代表方(A错)。在本题基础上,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可用理中丸以温中散寒(C错)。黄芪建中汤温中散寒,和胃止痛,治疗脾胃虚寒之胃痛(D错)。

4、素体脾胃虚寒,不能腐熟水谷,或因久泻久痢,积滞虽去,脾胃损伤,关门不固,以致泻痢无度,滑脱不禁;脾虚中气不足,故脱肛坠下,不思饮食;脾肾虚寒,故脐腹冷痛。 组成:肉豆蔻 补骨脂 五味子 吴茱萸 生姜 大枣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肾泄。

脾胃虚弱的中药处方是什么?

陈皮半夏汤 [主治]健脾益胃,补气。[处方]陈皮、半夏各1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苍术各10克,砂仁8克(研末,冲入药汤内服),木香7克,扁豆10克,山药12克,甘草7克。[用法]水煎服,1剂分2次服。(2)骨脂豆蔻汤 [主治]健脾温胃。

参苓白术散 [主治]健脾、益气。[处方]人参100克、茯苓100克、白术(炒)100克、山药100克、白 扁豆(炒)75克。[用法]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2)实脾饮 [主治]温中健脾,化湿利水。

[主治]脾胃虚弱,健脾养元。[处方]糯米700克,山药90克,茯苓(去皮)60克,芡实90克,莲子肉90克,川椒15克,苡仁90克。[用法]共为细末。可酌加白糖温水调服,每日早、中、晚各服2匙。如酌加广皮、半夏、白术、人参、山楂肉尤妙。

关于脾虚中药,以及脾虚中药有哪些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