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处方 > 正文

中药手写处方

今天给大家分享中药手写处方,其中也会对中药手写处方的书写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解释。

简述信息一览:

中药养生药方

1、清凉消暑茶 组方:荷叶、竹叶、白茅根、佩兰、炒扁豆各10克。用法:同上。功用:清热生津止渴,健脾消暑化湿,适用于夏季热风鼓荡致口干口渴,或湿气盛行致不欲饮食、头昏体困者。详释:除上述功效,还可以用于夏季减肥,防治湿疮***。

2、陈皮 【功效】:调中带滞、顺气消痰、宣通五脏。 【养生方法】: 陈皮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煲汤的佐料,煲油腻的汤水和豆类的汤水可以放一些陈皮,能够化气和化滞。 【注意】:陈皮要浸泡、去瓤,一定要刮掉那层白色的东西,这样甘香味就会很好,不然煲出来的汤会有点涩味。

中药手写处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有效的中药养生药方 四物汤 配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四味药材组成 功效与作用:四物汤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四物汤可帮助活血化瘀,排除血块,并减轻腹胀腹痛,使经血排出顺畅。此外,四物汤更可补充铁剂,减少月经来潮时的贫血、头晕目眩及经血不出的状况。

4、腰疼 韭菜半斤,熬水加醋喝,不加油盐,3-5天即痊愈。阳痿 阳起石、枸杞子三钱,加红糖水煎服,效果奇佳。肥胖症 硫苦5克,红糖20克为一服,冲服7天,特效。千杯不醉法:验方*** 樟木、葛根各半两泡茶喝,饮酒前喝下防醉,醉后喝下解酒。

5、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 养胃 的 中药 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的中药方 苏东坡九蒸芝麻方 【配方】芝麻1000g茯苓200g蜂蜜1000g 【功效与应用】补肝益肾、滋润五脏、渗湿利水、宁心安神。适用于中老年人食用。 【方解】本方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延缓衰老的饮食方。

中药手写处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桔梗茶配方:桔梗10克,金银花10克,决明子10克,蜂蜜适量。将桔梗、金银花、决明子置于茶壶中,加水煮沸后,冷静一会后加上蜂蜜即可。桂花红枣茶配方:桂花10克,红枣5个,冰糖适量。将桂花、红枣置于茶壶中,加水煮沸后,煮15分钟左右,加冰糖即可。

求高人翻译中医院医生手写处方,非常感谢

1、第三排 芡实、断x、狗脊、元胡 第四排 xx 、金英子?、苁蓉、xx。现在看到医生的字就想吐,真恶心。知道你医生忙,但字得好好写啊,你书法好,有草书的规范,别自己发明。你书法不好,那就认真点,一笔一划的来。如下面这张单子,字是不好,但都能看懂。

2、方用六味地黄丸补肝肾之阴,用远志交通心肾以安神;用酸枣仁汤治肝血虚的虚火扰心的不眠;党参健脾;四逆散散郁热。脾胃不好,用量不能大。不可急只能是慢慢来。

3、这个医生小学文化,自学成才。我给翻译点评一下:这是参苓白术散加味,治脾虚腹泻。党参15g白术12g扁豆20g陈皮20g莲米15g山药15g砂仁6g薏米20g大枣3个茯苓15g甘草6g桔梗6g 下面是成药:枫蓼肠胃康和参苓白术散。

4、黄芪25G 白术10G 防风10G 条芩(就是嫩黄芩)10G 麦冬10G 五味子8G 柴胡15G 当归15G 茯苓10G 枣皮(就是山萸)20G 木通15G 丹参8G 莱菔子10G 远志10G 知母10G 珍珠母20G 五付, 此方治失眠、出汗、二便不利。

5、紫芝3 平盖3 柴胡15 黄芩10 党参15 半夏10 干姜10 藿香15 黄连10 枳实10 竹茹10 木瓜15 滑石10 云苓15 生草10 炒白术10 葛根15 竹叶10 单位都是克 紫芝,平盖都是灵芝,生草就是生甘草。

6、黄芪25G 白术10G 防风10G 条芩(就是嫩黄芩)10G 麦冬10G 五味子8G 柴胡15G 当归15G 茯苓10G 枣皮(就是山萸)20G 木通15G 丹参8G 莱菔子10G 远志10G 知母10G 珍珠母20G 五付, 此方治失眠、出汗、二便不利。

帮忙写出这张中药处方的文字

杜仲、x米肉,桑螵蛸、巴吉(戟)、xx 第二排 x、山参、熟地、香附 第三排 芡实、断x、狗脊、元胡 第四排 xx 、金英子?、苁蓉、xx。现在看到医生的字就想吐,真恶心。知道你医生忙,但字得好好写啊,你书法好,有草书的规范,别自己发明。你书法不好,那就认真点,一笔一划的来。

丹皮15克、 茯苓20克、 秦皮30克 五味(五味子)15克、 泽下(泽泻)15克、白术15 克 龙牡(龙骨、牡蛎)各30克 、香附15克、甘草10克 此方主要功效益气健脾、清热渗湿、固肠止泻,用于脾虚便溏。

这是民间手抄本,治泄泻方:车前子一钱 泽泻一钱 厚朴姜炒一钱 共为末开水冲服。治腹中绞痛:食盐一撮放刀口(即放在刀尖)上烧红,阴阳水(即一半热水一半凉水)一盅冲服。治中风中痰小儿惊风:生石膏一两 辰砂五分,共为细末。。

这张中药方,一多半字好认,一少半字迹潦草难辨认,按左右顺序分别列出。左属第二位(川 ?)第八位(血 ?)右属第四位(牡 ?)第五位(川牛 ?)第六位(鸡血 ?)第八位( ?断)第九位( ?阳)这七处,字迹潦草,经查药名后核对如下,请参考。

黄芪25G 白术10G 防风10G 条芩(就是嫩黄芩)10G 麦冬10G 五味子8G 柴胡15G 当归15G 茯苓10G 枣皮(就是山萸)20G 木通15G 丹参8G 莱菔子10G 远志10G 知母10G 珍珠母20G 五付, 此方治失眠、出汗、二便不利。

中药处方书写格式

1、你好,中药处方的脚注没有规定必须写于上方还是下方,是依医生习惯,方便就行。

2、无论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8)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如布包、先煎、后下)要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3、处方书写方法 前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处方编号,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专科要求的项目)。正文(以Rp或R标示,然后分列写药品名称、规格、数量、下一行写用法用量)。

4、古代中医处方是竖着写的,从上到下,从右往左,很多大夫的书法也写得很好,其中药名的字体大写,药物的左下角写用量,右下角写治法或者后下先煎什么的。

5、传统的写法是从右向左竖排,现代均为从左向右横排。内容包括:药物组方:各药物的规范名称或常用别名;用量:各药所需的g数;另起一行操作方法:包括内服或外用,例如:水煎服、酒水各半煎、研粉分x次冲服、研粉做丸剂或胶囊等等,水煎洗、蒸后外敷、研粉外撒、研粉调麻油外涂、制膏药等等。

帮我看看这个中医中药处方写了什么,尤其第一行手写字。谢谢。

1、山芋肉、金樱子、知母、黄柏、杜仲、淮山、桑寄生、锁阳、巴戟、淫羊藿、甘草。

2、第一行:当归20,黄芪20,茯苓15,陈皮15,半夏15。第二行:丹参15,枳壳15,后面三个不认识。第三行:郁金20,元明粉15,瞿麦20,麦芽20,葛根15,厚朴15。第四行:苏梗15,莱菔子15,鸡内金20,海螵蛸20,连翘15,最后一个不认识。第五:酒萸肉15,熟地25,山药25,甘草10。六付,姜枣为引。

3、这是民间手抄本,治泄泻方:车前子一钱 泽泻一钱 厚朴姜炒一钱 共为末开水冲服。治腹中绞痛:食盐一撮放刀口(即放在刀尖)上烧红,阴阳水(即一半热水一半凉水)一盅冲服。治中风中痰小儿惊风:生石膏一两 辰砂五分,共为细末。。

4、注:第一味药医生写的是“黄七”,应该属于别字,为”黄芪“谐音,因为有个别中医在写处方时会把一些药名简化写,甚至是写成别字,而且,根据该方的整体配伍,应该以益气健脾作为君药(主药),黄芪擅长补气,常与党参、白术同用起到补中益气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

关于中药手写处方和中药手写处方的书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药手写处方的书写、中药手写处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